人间词话·熊逸

link
熊逸书院
link
人间词话(中华经典藏书)

人有嗜好是出于消遣的目的,人要消遣是为了解除消极的苦痛。

生活之欲就是「要活」,势力之欲就是「要赢」。

(1)积极的苦痛和消极的苦痛,(2)生活之欲和势力之欲,(3)工作和嗜好。

具体的竞争和抽象的竞争,悟性上的竞争理性上的竞争。下棋既属于抽象的竞争,让人可以肆无忌惮地宣泄竞争欲望,同时也属于理性上的竞争,胜负全凭人力,不靠运气。

所谓「势力之发表」,是一个很重要的美学命题,它意味着戏剧的本质性的功能意义就是让人彰显优越感。

王国维进一步推理:那些最高尚的嗜好,也就是文学艺术,同样是「势力之发表」。他借用德国诗人席勒的「游戏说」,认为正如儿童把剩余的「势力」用在游戏上,成年人把剩余的「势力」用在文学艺术这些「精神的游戏」上。而且,人的很多思想感情在实际生活里都无法向别人倾诉,却可以在文学当中倾诉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文学当中,真实的人际关系被取消了,人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做「势力之发表」了。

是的,文艺创作既然是「精神的游戏」,游戏的特点必须是放飞自我,率性而为。一个人如果连玩游戏都放不开手脚,这样的游戏肯定没有看头。

那么,当我们读到真情实感的好诗,会产生感动,这是为什么呢?《人间嗜好之研究》是这样推演的:真正的大诗人「势力」太强,仅仅抒发个人情感的话会很不过瘾,他们会进一步想要抒发全人类的感情,所以他们的创作是为全人类代言,而别人读到这些作品,会觉得自己的「势力」被激发起来,不能自已。所以,无论创作还是鉴赏,同样以「势力之欲」为基础。不仅文学如此,艺术、哲学、科学同样如此,而归根结蒂,都是为了满足人心对运动的欲求,医治空虚感。所以一切嗜好,虽然有高下之别,但来源都是「势力之欲」,意义都是消除空虚感这种「消极的苦痛」。

现实生活里的竞争是具体的,棋盘上的竞争是抽象的。因为具体,所以摆不脱功利性,所以束手束脚。因为抽象,所以无关于功利性,所以任性而为。而文艺创作本质上和下棋一样,是把具体变成抽象,把功利变成非功利,把顾忌变成任性。怎么变,就是「遗其关系、限制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