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 现代社会中的虚无处境

整个19世纪, 都是存在主义思潮的酝酿时期.

地下室手记》被誉为「存在主义的伟大序曲」.

克尔凯郭尔反对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对的是空想社会主义. 它们都相信, 人用理性可以充分地理解世界, 甚至可以设计一个理想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乌托邦.

地下室人描绘地上用理性、科学、技术主宰的世界的两个比喻:

  1. 数学真理: 2乘2等于4 代表人们对理性和科学的追求, 人在科学规律的确定性这堵坚硬的「墙壁」面前, 只能俯首称臣, 接受这些规律以及它们带来的一切结果.
  2. 作为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场馆的伦敦水晶宫完全由铁和玻璃构成, 从设计到完成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在很多欧洲知识分子心中, 这座水晶宫是人类乌托邦的象征, 象征着人类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可用技术手段事先安排、计算, 并完美地实现出来.

    地下室人觉得, 这座水晶宫不是什么美好的乌托邦, 而是对人真实生活的压制.

真实的人生除了理性外, 还有内心的骚动、各种非理性的情感和欲望, 生命绝不仅仅是用正确的方式算出二二得四.

科技的发展, 让人们掌控世界、掌控生活的能力越来越强, 但与此同时, 个人的选择被剥夺了, 个人生活的意义被取消了. 地下室人是极少数对这种处境有清醒认识的人, 但他除了写日记之外, 也难以对抗这种虚无.

木心:「现代人喜欢真实——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前, 以为自己写得很真实了, 到陀氏一出, 啊! 文学能这么真实! 在文学史上, 若将现实主义比作一塔, 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塔尖.」

地下室手记》:「我们大家都或多或少地脱离真实生活……以至于有时候竟对真正的『活生生的生活』产生了某种厌恶, 当别人向我们提到它的时候, 我们就会无法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