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凯郭尔: 非此即彼的人生选择

Table of Contents

link
哲学家

1. 非此即彼的人生选择

1813年出生于丹麦, 逝世于1855年, 被称为「存在主义之父」. 最著名的作品基本都是在29到33岁四年间完成的, 如《非此即彼》、《重复》、《恐惧与战栗》等.

克反对传统哲学从概念到概念的逻辑推演, 主张把个人的生存处境当作哲学的核心问题.

200年前, 工业革命刚发生, 城市化浪潮还没到来, 社会复杂度还没那么高, 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没那么多. 知识精英能思考、也愿意思考的, 都是一些超越性的问题.

每往前走一步, 世界都会逼着我们做出大大小小的选择, 而所有的选择都会给我们带来或多或少的焦虑与恐惧. 克把这种情绪说成是「面对自由的眩晕」, 就好像我们站在悬崖边往下看时的感觉.

克尝试拆除哲学家权威的大厦. 我写了书不假, 但是请关注我写了什么, 而不是因为它是哪个权威写的. 不要痴迷于某个哲学家讲出的道理本身, 每个人自己的生存处境才是核心. 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到我的书里来寻找你们自己的问题和可能的答案, 但不要管这是否是权威的结论.

克心中的真理, 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真理」, 而是面对人生的每一个境遇, 忠于自己的内心, 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对他自己而言的「主观真理」.

克攻击丹麦国家教会时说:「食人族是野人, 而牧师是有学问、有文化的人……食人族吃的是敌人……而牧师却制造出一种假象, 好像把自己最高的爱献给了他要吃的人.」

鲁迅有没有接触过克的作品?

克《致死的疾病》:「我们最大的危险是失去自我, 而它却可以在这个世界里安静地发生, 就好像什么都不是; 相反, 失去别的东西, 不管是失去胳膊、失去腿、失去五块钱, 还是失去妻子, 都会被人注意到.」

小王子: 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2. 现代人为何会遭遇精神危机?

在信仰问题上, 我们唯一的选择只有鼓起勇气「纵身一跃」.

信仰问题就像一个幽灵, 总会在某个时刻与你不期而遇. 因为人在精神层面需要面对两个巨大的难题, 一个是死亡, 一个是贪欲.

人生信仰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1. 对永恒的许诺.
  2. 对崇高的指引.

信仰问题是价值判断, 而我们现在却对它提出了真实与否的事实判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