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方法

Table of Contents

author
脱不花

好的沟通方法,是要降低他人和我们合作的心里成本。

1. 书单

  1. 不累心: 让自己和别人都舒服的说话之道
  2. 无畏的组织

2. 从倾听开始,全力以赴地沟通

2.1. 先听再说:画好三个框,沟通不用慌

  1. 你在倾听别人说话时,是怎么抓信息重点的?
  2. 你能分清说话人传达的情绪、事实和期待吗,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情绪带有强烈的主观意愿,是对事实的个人看法的部分体现;事实最易区分,发生了的事情或已知的知识;期待,基于双方的关系,希望另一方听出自己的话外音。

用反向叙述的方式,按照响应情绪——确认事实——明确行动的顺序,追问出更多信息。我们追求的,不仅是听懂对方隐含的信息,还要让对方明白我们确实听懂了。

2.2. 听话听音:你能听懂别人没说出来的意思吗

类型 老虎 孔雀 猫头鹰 考拉
特征 控制 取悦 谨慎 温和
害怕 失控 被忽略 混乱 变化
非正常状态 没目标 没表现自己 率先表态 欣然接受变化
有效的沟通方式 目标导向 肯定他 有序 主动维护

2.3. 积极回应:你能让不友好的人好好说话吗

直言有讳,有话要直说,方式要恰当。

可能有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没有沟通不了的问题。

真话不全说,假话绝不说。有选择地交流,不合适的信息不说,不合适的场景也不说。

*「肯定反射」:要求自己在开口之前,把第一句话定位为,给对方一个肯定。也就是说,无论对方刚才说了什么,无论我接下来说的是什么,我都要把第一句话处理成肯定。*例:

  • 您的意见一直对我都很重要。
  • 您刚刚说的这些太有启发了。
  • 您刚提的这个问题,对我们帮助很大。
  • 我没想到,您花了这么多时间跟我聊这件事儿。
  • 这一大早,几位这么大老远来到我们公司,非常感谢。

先情绪,再事实与期待,最终都要指向解决问题。

面对艰难回应:换口径、换时间、换场合、换角色。

修炼「肯定反射」,让积极回应成为本能。

3. 掌握沟通三大原则,不犯低级错误

3.1. 开放性:学会说「我们」,你就能团结任何人

开放系统:别人的建议、智慧和感受都可以进入我这个系统中,成为系统的一部分。开放性,不是要展现「我愿意听大家意见」的姿态,而是真正地把对方的意见吸纳进来。评判开放性高低,最简单的检验标准就是他有没有从沟通对象那里拿到新的信息,能不能因此输出一个更好地结果。

乔哈利窗 (Johari Window):把人们的信息(或者意识,personal awareness)划分为四种类型:

  1. 我知道、你也知道的的信息,这是沟通中的共识区,双方享有的信息完全对称。
  2. 我不知道、但是你知道的信息,叫作我的盲区。
  3.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叫作你的盲区。
  4. 我们都不知道的信息,这是特别「可怕」的一类,因为它是沟通双方共同的盲区。

当我们通过乔哈里窗来划分双方掌握的信息时,你就会意识到,为什么开放性要建立在扩大共识和消除盲区的基础上——如果你我的盲区都特别多,说明我们在沟通事项上没什么共识,特别容易产生冲突。

沟通的意义恰恰在于,通过不断同步双方的「信息流」,让共识区慢慢变大,让盲区越来越小。

应用步骤:

  1. 穷尽自己的已知。在沟通前,在纸上穷尽你知道的事项。
  2. 盘点自己的未知。列出有哪些事是你应该或希望知道的。
  3. 尽可能探寻对方的已知。用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对方多说出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识别双方的共识与盲区。
  4. 探寻双方共同的未知,一起寻找答案,进一步扩大共识。

万能接话:是个思路,有启发。

3.2. 目标感:你更有目标感,你就掌握主动权

科里・帕特森等《关键对话:如何高效沟通》:

我们的初始目标是想解决问题,但每次只要有人提出返回或质疑的声音,我们转眼间便会把初始目标忘得一干二净。

目标感的本质,是方案力。目标感强,不是「我有一个梦想,然后强加给对方」,而是「我有一个目标,通过沟通让你知道,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而我已经为此准备了一个完整的蓝图。咱们一起干吧」。

在沟通中保持目标感,要把「我的目标」,转化为「我们的方案」。用一个标准句式来说:「我们有一个目标要达成,对此,我有一个方案。」

我马上要做的事,和我最终要做的事,是同一件事吗?

「6个月之后法」:沟通双方在眼下没法拿出解决方案的情况下,想象两个人来到6个月之后,并从这个时间点回过头来看,今天的我们到底要做什么。

3.3. 建设性:从「我要」到「我来」是你的一次质变

找朋友询问他们注意到的我的口头禅。录音回放聊天记录,寻找自己使用的负面词汇。

如果说创造性追求不断推陈出新,建设性则会考虑方案能不能落地。

建设性 = 可执行的最小化行动 + 可持续的行动阶梯 + 每个节点的即使反馈

4. 这样沟通,你能让人「如沐春风」

4.1. 破冰:怎样让人对你印象深刻

4.2. 赞美:怎样提升你的人际友好度

用行动表达赞美:在对方发言时认真做笔记。

心里学家的洞察:「每个人毕生都在追求的是被看见。」

赞美的本质是告诉对方,「我看见你了,我看见你的好了,我看见你跟别人不一样了。」

发现对方与自己所在群体之间的差异。照亮行为,而不是照亮禀赋。

轻轻地、常常地、深深地(我由衷地赞美你,因为你的优秀深深地影响了我。)

贺拉斯:「我们对别人产生兴趣的时候,恰好是别人对我们产生兴趣的时候。」

4.3. 激励:怎样成为鼓舞人心的高手

激励 = 即时赞美(你做的真好) + 行为建模(你是怎么做到的) + 反馈闭环(你总结的真好,我跟你说说我的启发)

4.4. 说服:怎样让别人愿意支持你

成功的说服是不说服。把「自己的目标」变成「对方的目标」。

说服 = 说话有分量(强准备:目标与战略、最佳实践、actionable about future) + 凿穿心理防线(吹风、慢熬:更改方案后获取对方反馈,挖掘出不同意的真正原因)

克服信息偏差带来的优越感。

每一个抵抗的情绪背后都有尚未满足的需求。

很多时候,对方表现得态度强硬、难以说服,其实不是因为固执,也不是因为有利益冲突,而是对方在捍卫某种价值——可能是权威,可能是秩序,也可能是自己的感受。

4.5. 辅导:怎样教会别人更好地做事

辅导是教对方具体的行动方法,而不是价值观。

我做你看,你做我看。

4.6. 安慰:怎样得体地表达你的善意

安慰别人:轻度接入 + 提供支持

刚听说,你遇到这个情况,我也不知道该帮你做点什么。我有这样几个便利,只要你需要,随时找我。

5. 这样沟通,你能让人按照你的期待去做

5.1. 批评:怎样让你的难听话也能得到正反馈

5.2. 提意见:怎样改变自己说了不算的事

怎样的意见该提?怎样的意见不该提?

提意见 = 事前征求同意(事实、情绪、目标) + 定义双方关系(共同体) + 提供具体建议

5.3. 绩效面谈:怎样事半功倍地发挥你的领导力

面向未来,扩大共识。

5.4. 主持会议:怎样降低你的存在感,提高你的控场力

主持会议 = 行为设计 + 全程控场

记住「会议主持人就是牧羊人」的意象,鞭策所有与会者在有限时间内达成会议目标。

可以用一些非语言的方式向与会者传递信号。方法包括:设计场地、设计时间、设计环境、设计规则。如果你善于举一反三,你会发现,这些行为设计适用于职场的方方面面。

要对会议全程控场,方法包括:会前积极跑动,开场自我赋能,会中敢于干预,结束出口成章。

6. 这样沟通,你能变被动为主动

6.1. 道歉:怎样把你的错误变成促进关系的机会

道歉 = 关闭过去 + 承诺未来

道歉的终极奥义不是承认「我错了」,而是承认「你是对的」。重要的不是为过去的行为道歉,而是要向对方承诺一个面向未来的增量。

6.2. 调解:怎样持续优化你的社会网络

  1. 哪些矛盾是我们应该调解的?哪些是我们不应该调解的?
  2. 在调解矛盾时,怎样让对方从情绪中恢复过来?
  3. 矛盾双方要求我们评理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克里希那穆提:「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补网:想象一个以你为中心的社会网络,里面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节点,节点之间也有关联。「补网」的意思是,你作为网络中心,只要加固好你自己和矛盾双方的关系,就能保证他们不从网络上脱离。

调解矛盾 = 处理情绪 + 重建目标 + 最小改善

如何预先规避矛盾:规则前置

6.3. 求助:怎样用示弱来增强你的关系网

求助 = 别人帮得了 + 自己值得帮

感恩笔记,感谢基金。

6.4. 拒绝:怎样让你在说「不」时依然受欢迎

拒绝 = 开门见山 + 移花接木

被拒绝时,次优方案、次次优方案……

7. 这样沟通,你能让自己发光

7.1. 即兴发言:怎样让你彻底告别张口结舌

即兴发言 = 万能开头 + 谈感受/谈行动

即兴发言的任何素材,包括我们传达的感受、我们未来会采取的行动,都应该来自现场。

重要的不是展示你的水平,而是传递你的态度,烘托氛围,给别人捧场。

7.2. 闲谈:怎样让谁都觉得和你聊得来

闲谈 = 传递尊重 + 传递价值

给自己设定清晰的边界,不相关或者不懂的话题,尽量不谈;三观类的话题,坚决不谈。

某某某年,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最近两个月,你有没有看过什么好书、好电影、好展览?

你平时怎么学习、锻炼?

7.3. 汇报:怎样才能让你的方案被人重视

约翰・惠蒂尔:「在所有伤感的语言或文字中,最伤感的是『原本可能做到!』」

提案 = 融目标 + 抢进度 + 提诉求

7.4. 竞聘:怎样才能让你在竞争中笑到最后

竞聘 = 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