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名字
Table of Contents
- author
- 翁贝托·埃科
- link
- 顾衡好书榜
- start
1. 玫瑰的名字
1.1. 自然,这是一部手稿
In omnibus requiem quaesivi,et nusquam inveni nisi in angulo cum libro。
拉丁语,你四处寻觅,欲得一席宁静之地,但你只有在书海的一角才能找到它。
1.2. 按语
1.3. 序
1.4. 第一天
1.4.1. 第一天 晨祷
我并不知道那匹马是否长得那样,但我肯定僧侣们对此是坚信不疑的。塞维利亚的圣依西多尔说过,一匹骏马必须是: 干瘪的小脑袋,尖而短的耳朵,大大的眼睛,宽大的鼻孔,挺直的脖颈、头部和尾部鬃毛浓密,脚蹄圆润而坚实。
1.4.2. 第一天 辰时经
1.4.3. 第一天 午时经
我缺乏去调查那些坏人弱点的勇气,因为我发现,坏人的弱点也是圣人的弱点。
死亡是流浪者的归宿,一切劳苦的终极。
1.4.4. 第一天 午后经之前
唯有凡夫俗子才是显得正常的人。乌贝尔蒂诺原本可能成为一名让人活活烧死的异教徒,或者神圣罗马教廷的红衣主教。两种相反的身份,他都曾接近过。当我跟乌贝尔蒂诺谈话时,感觉到地狱就是从另一角度看到的天堂。
1.4.5. 第一天 午后经之后
1.4.6. 第一天 夕祷
1.4.7. 第一天 晚祷
1.5. 第二天
1.5.1. 第二天 申正经
1.5.2. 第二天 晨祷
1.5.3. 第二天 辰时经
我觉得差别不在于一个人或是另一个人的行为,而在于教会判断这种或那种行为的眼光。
他的脑子就是藏书馆的一只书柜。被虫蛀空了的书柜。
金钱在意大利有一种不同于在你我国度里的功能。在别的地方,随处可见到金钱流通,但大部分情况下,调节和制约生活的还是用鸡鸭、成捆的麦子、一把镰刀或一辆车换取所需物品,也用金钱来置办这些物品。在意大利的城市恰恰相反,这你大概注意到了,商品是用来赚钱的。
十四世纪欧洲大部分地区,以物易物是主流?
小普林尼曾写道: 「我时而欢笑,时而玩耍,时而开玩笑,因为我是人。」
1.5.4. 第二天 午时经
1.5.5. 第二天 午后经
「如此说来,我们是在一个被上帝抛弃的地方。」我失望地说道。
「你难道找到过上帝感到悠闲自在的地方?」身材高大的威廉望着我问道。
1.5.6. 第二天 夕祷之后
1.5.7. 第二天 晚祷
1.5.8. 第二天 夜晚
1.6. 第三天
1.6.1. 第三天 从赞美经到晨祷
1.6.2. 第三天 辰时经
1.6.3. 第三天 午时经
1.6.4. 第三天 午后经
麻风病人只是上帝安排的病态形象,旨在让我们明白这种比喻,在谈论「麻风病人」时,我们明白指的是「被排斥的人、穷人、贱民、穷困潦倒的人、乡村中失去土地的人、城市里被凌辱的人」。
「谁都有自己的道理,谁也都错了。」「可是您,」我简直是带着一种叛逆的冲动叫喊道,「为什么就不站稳立场,为什么您不告诉我真理究竟在哪里呢?」
1.6.5. 第三天 夕祷
1.6.6. 第三天 晚祷之后
1.6.7. 第三天 夜晚
1.7. 第四天
1.7.1. 第四天 赞美经
1.7.2. 第四天 晨祷
1.7.3. 第四天 辰时经
现在我才知道,一本书还常常谈及别的书,它们会相互关联。想到此,我更加觉得藏书馆令人困惑不安。那是书海,多少世纪以来,在漫长的岁月里,那都是个窃窃私语的地方,在羊皮纸书页之间进行着人们觉察不到的对话;那里有生命,有一种人类智慧不能主宰的强大力量,是收藏了许多天才和精英构设的秘密的宝库,它比发明和传播秘密的人更有生命力。
1.7.4. 第四天 午时经
1.7.5. 第四天 午后经
1.7.6. 第四天 夕祷
1.7.7. 第四天 晚祷
1.7.8. 第四天 晚祷之后
书本不是用来让人盲从的,而是用来引导人们去探索研究的。我们面对一本书,不应该琢磨它说了些什么,而应该琢磨它想说什么,这是老一辈《圣经》注释者们一贯持有的明确理念。这些书上所谈到的独角兽蕴含了一条道德真理、寓意式真理或者类比式真理,但仍然是真理,就像贞节是一种高贵的品德这个真实理念一样。但什么是支撑这三种真理的事实真相,那就要看这些书上的文字凭借的是哪一些具体的原始资料了。文字所记述的事物是可以商榷的,而它更高层次的意思仍然是正面的。有一本书中写道,钻石只能用雄山羊的血才能切割开。我伟大的导师罗杰·培根却说不是。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亲自试验过,没有成功。但是如果钻石和山羊血之间的关系含有更高层次的意义,那这种说法就仍然可以成立。
「但是如果您的大脑并不相信有独角兽的存在,那它对您又有什么用处呢?」「对我有用,就像韦南齐奥被拖曳到猪血缸雪地上留下的印痕一样有用。书上写的独角兽,如同一个痕迹。如果有痕迹,就必定有留下痕迹的某些东西。」「您是说,与痕迹不一样的东西。」「那当然。痕迹与留下痕迹的实体不总是具有同样的形状,痕迹不总是该物体的重压产生的。有时候它是一种物体在我们头脑中生成的印象,是一种理念的印痕。理念是事物的符号,形象是理念的符号,一种符号的符号。但是通过形象即便不能重新构想出该物体,我也可以构想别人曾有过的理念。」「这样想就够了吗?」「不够,因为真正的科学不应该满足于作为符号的理念,而是应该通过发现各个独特的真实形象,去找到具体的真理。因此,我喜欢从这个符号的符号,追溯到那个具体的处在一系列环节开端的个体的独角兽。就如同我要从杀害韦南齐奥的凶手留下的模糊不清的符号(可以推测到许多人的符号),追溯到唯一的个人,即凶手本人。不过,没有其他符号的辅助,在短时间内并不一定能做到。」「那么说,我总是能够而且只能够这样做:我论及某事物,它又向我论及另一事物,以此类推,但是那终极的事物,即那真正的事物,却永远不存在吗?」「也许它是存在的,就是那个具体的独角兽。你不必担心,总有一天你会遇上它,不管它多么黑又多么丑。」
1.7.9. 第四天 夜晚
1.8. 第五天
1.8.1. 第五天 晨祷
1.8.2. 第五天 辰时经
1.8.3. 第五天 午时经
1.8.4. 第五天 午后经
「在纯洁中,最令您害怕的是什么?」我问道。「是匆忙。」威廉回答道。
审判并不像假使徒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匆忙进行的,上帝的审判要用数个世纪来完成。
在刑法之下,或在受到刑法的威胁之下,一个人不仅会说出他曾做过的事,还会说出他曾想做的事,尽管他并不知道。
1.8.5. 第五天 夕祷
我们之中有谁能说清楚,当赫克托耳和阿喀琉斯、阿伽门农和普里阿摩斯之间,为了一个已烧成灰烬的美貌女子争战不休的时候,究竟谁是正确的呢?
掌握了那么多知识,而又不愿意提供给他人使用,又有什么意义呢?但正是因此,我谈到了欲望。罗杰·培根对知识的渴求不是一种欲望,他是想用科学给上帝的子民造福,因此他不是为了知识而寻求知识。而本诺那种欲望仅出于无法满足的好奇心,以及拥有才智的自傲。对一个僧侣来说,那不过是一种转化和抑制自身肉欲的手段,这种欲望能使他变成为信仰而战的斗士,或成为散布异教的干将。世上不只有肉欲。贝尔纳·古伊的那种欲望,是为主持正义而扭曲了的欲望,是与权力欲等同的欲望;我们那位不再代表罗马教廷的教皇有对财富的欲望;食品总管年轻时有过的则是对见证、变革、忏悔的欲望,现在又有对死的欲望;本诺有对书本的欲望。所有这些欲望,就像俄南把自己的精液洒在地上的节育的欲望一样,跟情爱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跟肉欲也没有关系……
书本的益处就在于让人阅读。一本书是由论及其他符号的符号构成的,而这些符号又论及别的事物。如果书本不被人通过眼睛阅读,那书上面的符号就不能产生概念,书就成了哑谜。这座藏书馆的诞生也许是为了拯救这些书籍,而如今藏书馆却是为了埋葬这些书而存在,因此它成了叛逆的诱因。食品总管说他背叛了自己。本诺也一样,他也背叛了自己。啊,阿德索,这是多可怕的一天哪!充斥着鲜血和毁灭。今天我已经受够了。我们也去做晚祷吧,然后就去睡觉。
1.8.6. 第五天 晚祷
1.9. 第六天
1.9.1. 第六天 申正经
1.9.2. 第六天 赞美经
1.9.3. 第六天 晨祷
十字架的碎片我在别的教堂见得多了,如果全都是真的,那我们的主受酷刑的地方就不是两根交叉的木板,而是一整片树林了。
1.9.4. 第六天 辰时经
1.9.5. 第六天 午时经
1.9.6. 第六天 午后经
1.9.7. 第六天 夕祷与晚祷之间
1.9.8. 第六天 晚祷之后
1.10. 第七天
1.10.1. 第七天 夜晚
对预言者和那些打算为真理而死的人要有所畏惧,阿德索,因为他们往往让许多人跟他们一样去死,而且还常常死在他们前头,有时甚至代替他们去死。
我们的头脑所想象的秩序像是一张网,或是一架梯子,那是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制造的。但是,上去后就得把梯子扔掉,因为人们发现,尽管梯子是有用的,但是没有意义。
1.10.2. 第七天 夜晚
1.11. 尾声
1.12. 玫瑰的名字注
诗学效果就是一个文本所展示出的、能生成难以穷尽的各式解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