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读书

Table of Contents

start
<2022-05-13 Fri>
author
孙犁

1. 野味读书

1.1. 编者序

读《旧唐书·魏徵传》, 孙犁评论魏徵的直谏说:「魏徵之进谏, 唐太宗之纳谏, 是有一定时机的. 太宗初年, 励精图治, 正需要有一个魏徵这样的人. 这就是宋代人所说的: 赶上了好时候. 但魏徵说话, 也是要看势头的.」

如读《刘半农研究》中的「耕堂曰」, 「安史乱后, 而大写杨贵妃; 明亡, 而大写李香君; 吴三桂降清, 而大写陈圆圆; 八国联军入京, 而大写赛金花. 此中国文人之一种发明乎? 抑文学史之一种传统乎?」诸如此类的言论, 足见孙犁观世之深, 判断问题之犀利, 部分达到了「不知言, 无以知人也」的程度.

读中国历史, 有时是令人心情沉重, 很不愉快的. 倒不如读圣贤的经书, 虽然都是一些空洞的话, 有时却是开人心胸, 引导向上的. 古人有此经验, 所以劝人读史读经, 两相结合. 这是很有道理的.

1.2. 书里书外

1.2.1. 野味读书

汉高祖在攻打天下的时候, 主张读书无用论. 他侮辱书生, 在他们的帽子里撒尿. 这是做给那些乌合之众, 文盲战士们看的, 讨得他们的欢心, 帮他打天下. 等到做了皇帝, 又说「过去为非」, 自己也读书也做文章了. 这也是为了讨好那些儒生, 帮他安定天下, 才这样做的.

1.2.2. 与友人论学习古文

读古文, 可以和读历史相结合. 《左传》、《战国策》, 文章写得很好, 都有选本. 《史记》、《三国志》、《汉书》、《新五代史》, 文章好, 史、汉有选本. 此外断代史, 暂时不读也可以. 可买一部《纲鉴易知录》, 这算是明以前的历史纲要, 是简化了的《资治通鉴》, 文字很好.

《世说新语》、《唐语林》、《摭言》、《梦溪笔谈》、《容斋随笔》等, 则应列为必读的书. 如果从小说进入, 就可读《太平广记》、《唐宋传奇》、《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 这些书, 大概你都读过了. 至少要读一本文学史, 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 鲁迅常引用. 文论方面, 可读一本《文心雕龙》.

1.2.3. 题文集珍藏本

我的文学的路, 是风雨、饥寒, 泥泞、坎坷的路. 是漫长的路, 是曙光在前、希望的路.

这是一部争战的书, 号召的书, 呼唤的书. 也是一部血泪的书, 忧伤的书.

战争中也含有血泪, 呼唤中也含有忧伤, 这并不奇怪, 使人难过的是: 后半部的血泪中, 已经失去了进取; 忧伤中已经听不见呼唤.

1.2.4. 读画论记

五代以后, 随着宗教的式微和政治的动乱, 工作条件大为降低, 艺人也逐渐减少. 绘画从粉壁转到绢素上. 山水画上升到主位, 人物画却逐渐成为小小的陪衬. 所以明朝的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说: 佛道人物, 今不如古; 山水林木花石, 古不如今. 画家趋赴之不同, 引起绘画题材的变化, 进一步, 又改变了人们的欣赏爱好.

自宋以后, 「画尊山水」. 唐志契曰: 画中推山水最高.

画论丛刊, 所收论著, 绝大多数, 谈的是山水画. 作者大都是宋元以后的人, 明清为多.

山水画走上主导地位, 原因很多, 其中主要的一个, 是画家由职业性变为副业性, 由工匠变为文人.

文人画的兴起, 适应了官宦、商贾、知识阶层的趣味和爱好, 山林高致的思想, 成了他们室内装饰的主题.

这些人身在庙堂, 向往林野; 身在繁华, 想慕山水; 智者、仁者, 各有所爱; 显贵者以此自高; 没落者以此自况. 凡是能画的, 能收藏的, 都把山水看成是一个永久的主题, 普遍性的艺术.

最后, 西画东来, 中国固有的人物及其他写生之术, 都有时相形见绌. 唯有山水, 与中国的纸、墨、笔, 结为一体, 相得益彰. 效果突出, 并变化无穷, 使西洋技术, 几乎无隙可乘, 故能长久不衰, 前途无量.

1.3. 书前书后

1.3.1. 耕堂读书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