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文字的演化

拼音文字的简化主要是围绕读音进行的。在美索不达米亚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后,它很快就由象形文字变成了拼音文字。但是那些拼音文字并不简单,每一个表达意思的拼音其实是一堆很复杂的小箭头(很像楔子,所以也被成为楔形文字)。

后来楔形文字被当地的闪米特人学会了,他们中间有一支非常善于远洋经商的族群——就是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将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字传播到地中海各岛屿。但是,在经商途中,商人们可没有闲情逸致刻写精美漂亮的楔形文字,于是他们对这种复杂的拼音文字进行了进一步简化,就剩下几十个字母了。

可以讲,从复杂的楔形文字,变成简单的几十个字母,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使得人类学习读写变得很容易。再后来希腊人从腓尼基字母中总结成24个希腊字母,而罗马人又将它们变成22个拉丁字母。

随着罗马的扩张,征服了很多外国土地,吸纳了很多外国人,有些外国的人名和地名就无法表示了,于是罗马人在字母表中加入了x,代表所有那些无法表示的音和词,这既是英语里包含x的单词特别少的原因,也是后来人们用x表示未知数的原因。

再后来拉丁文里的i被拆成了i和j两个字母,v被拆成了u,v,w三个字母,最终就形成了今天英语的26个字母。

今天欧洲其它的拼音文字大多源于拉丁语,虽然它们字母表的多少略有区别,而且读音不同,但是写法上相似,因为同一种写法表达的是同一条信息。

在欧洲的拼音文字中,虽然没有表达意思的偏旁部首,但是有很多词根,前缀和后缀起到了表达意思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些语言实际上将表达信息的基本单元(单词)用一个词根、前缀、后缀这样三维的矢量表示了。

于是,稍微有些语言基础的人,可以猜出一些没见过的单词的含义。正因为这个原因,拼音文字比汉语容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