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的主观性

link
跟熊逸读《资治通鉴》笔记索引

主观性就是话语的本质属性之一,不可避免。人总会受制于生存环境,成长环境,等等等等,即便只是陈述一个枯燥的事实,也难逃主观性。

比如,说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这难道还有主观性吗?当然有啊,用公元纪年本身就有主观色彩,也就有了价值属性。这个时间也可以说成秦王政二十六年,这样表述的话,主观色彩就变了。

再有,称呼秦始皇为秦始皇,这也有主观性,这样的称呼暗示着秦朝只是若干个同样级别的朝代当中的一个,但如果叫他始皇帝,那就意味着秦朝以后的朝代都是僭伪政权。

所以,即便是如此简单的一句事实陈述,背后也藏着那么丰富的,认真起来的话可以辩论三天三夜的主观性。

再有,这句话既可以讲,也可以不讲,无论讲还是不讲,都是主观性的体现。